ITIL實施記實之配置管理經(jīng)驗 |
發(fā)布時間: 2012/9/11 22:14:06 |
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,很少象這樣需要開動所有腦力去思考一件工作,配置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,同時也是讓我耗費腦力最多的一塊,所以先把它寫下來。 先介紹一下我們的業(yè)務情況,我們公司的運維項目較多,有網(wǎng)絡、系統(tǒng)的、桌面的、軟件的,而且這些項目用到的設備都存在共用的情況,比如一個段線路,會屬于多個項目使用,一臺客戶的電腦,也可能裝有多個管理軟件,同時它又是屬于桌面運維的,這些我們的IT組件一是數(shù)量多(光是需要桌面運維的電腦臺數(shù)在5000臺以上),二是相互的關系復雜。 我現(xiàn)在所講的,是經(jīng)過很多思考與折騰后,所整理出來的,我對配置管理的出發(fā)點,是從軟件實現(xiàn)方面考慮的,這可能與其它的公司有一些不一樣,一開始,在思考整個配置的模型,也是CMDB的業(yè)務層面邏輯,很長一段時間,在CI的結構與關系方面,我一直無法理清楚,因為當 CI的結構是怎樣,關系是怎樣不確定前,整個模型根本無從建立。最開始首先確定的是,我決定把CI的結構與關系分離,即結構是結構,關系是關系,兩者不互為影響,作用也各自不同,這個想法應該是比較大膽的,而且這是在我對ITIL不熟悉的情況做出的決定,如果這個做法錯誤,后續(xù)的很多工作都會受到影響。 決定后,剩下來就是攻破結構與關系了。在那段時間的思考中,CI的結構是首先想通的,可能是因為以前是做ERP實施的關系,也可能是因為客戶是汽車制造商的關系,最終我發(fā)現(xiàn)將CI組裝時,它的呈現(xiàn)很象ERP中的BOM結構,這是個父子結構,它可展開任意的節(jié)點,這種結構具有很大的擴展空間,也解決了配置管理顆粒度大小變化的問題,經(jīng)過幾天的思考后,我已非常確定這個思路可以解決我們的CI結構問題。 剩下的關系是花的時間比較久的,查了不少資料,我一直想確定到底CI之間有哪幾種關系,這本身我一直覺得這個ITIL的推廣組織本身需要制定或想通的,而不應該由我來思考,我也看了常態(tài)下象IBM他們的做法,但他們關系與結構是互為一體的,而且他們對關系的定義簡單了些,所以最后沒有采用。在思考CI的關系時,我甚至上升到哲學的層面,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哪一些,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有哪一些,看是否能對得出CI之間的關系有一些啟發(fā)作用,也在網(wǎng)上查了很多關于事物關系的說明,可惜沒有找到有用的說明資料。 最終找到一個解決方法,是一個周五下午快下班的時候,當時正在畫一個示意圖,想向領導表達,日后如果我們完成配置的結構與關系構建后,呈現(xiàn)給我們的是一個怎樣的東西,當時只把CI抽象成幾個集合,CI是用一個圓圈圖示代替,在畫了幾個圖示后,突然有一點靈光閃過,我發(fā)現(xiàn)當把幾十萬個CI用這樣方式串聯(lián)起來時,象一個個燈泡一樣,有的亮有的不亮,通過關系將這數(shù)量龐大的燈泡連接起來時,這種情況好象電路圖,每一個CI 位于一個復雜的線路中,形成我們公司自已的配置地圖,而且這是一個三維的圖形,多個項目形成一個面,每個項目的根據(jù)結構展開的所有CI形成一個面,而每個 CI之間的關系又形成一個面,腦子里當時形成了這圖象(這個三維的圖形后來嘗試了好幾次用VISIO或PPT畫出來,一直沒有成功),想到這一點當時很興奮,終于看到了一道門。于在是周末休息時,去書店把數(shù)字電路的書找來看了一些篇章,最終確定引入門電路的概念來解決關系的問題。 上面介紹的是思考過程,在完成這個思考過程后,在項目啟動會上,匯報了此構想,得到領導認可,同時為了驗證可行性,我找了一個公司典型的項目做了一次試驗,看一下這樣的模型是否存在問題。這里要說明一下,我們把結構與關系分離,一是考慮結構與關系是互不對等的,二是可以讓其獨立作用在不現(xiàn)的地方,這樣分離之后,結構與關系本身更加嚴謹,我們將結構用于事件定位,關系用于故障推演,一個著眼于現(xiàn)在,一個著眼于未來。 本文出自:億恩科技【mszdt.com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