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周末的新媒體探索 |
發(fā)布時間: 2012/8/16 17:16:28 |
近日,南方周末宣布要進軍電視領域,在南周電視節(jié)目登錄全國電視臺之前,編輯、主持將在網上以“南周播報”的形式與大家見面。在不久的將來,以《南方周末60分鐘》為核心的一系列南周電視節(jié)目將陸續(xù)出爐。南方周末將從平面媒體進軍電視媒體,內容團隊也將從幕后走到前臺。聯想到不久前騰訊入股財新傳媒,網絡媒體的代表之一騰訊正式向傳統(tǒng)媒體進軍。在守江山越來越難的時候,似乎大家都在尋求越位,尋求新的用戶增長點。
變革——南周新媒體做了什么?
對于傳統(tǒng)媒體尋求突圍的方式,南方周末不止現在在尋求電視媒體的突破,南方周末新媒體也給了大家一些可借鑒的思路。
南周的產品思路是:生產優(yōu)質內容,并讓這些內容以數字媒體的形式得到最大傳播,為用戶提供優(yōu)質的新聞資訊產品體驗。所以,核心產品當然是內容生產。
在傳播部分,南周大的產品線分為3類。
第一類是老的、“傳統(tǒng)的”數字媒體業(yè)務,比如手機報,南方周末網站可歸入此類。
第二類是移動媒體業(yè)務。南方周末是國內最早開發(fā)智能移動終端應用的媒體,2009年就推出了新聞閱讀器的iPhone、Android和Symbian版,也是國內最早開發(fā)iPad移動應用的媒體。南周也為國內的一些新聞資訊類應用提供開發(fā)或者咨詢服務。
在這個基礎上,拓展了一些移動應用的開發(fā),比如小強填字游戲的 iPhone 和 Android 版。還有數字閱讀的應用框架,已經出了南方周末的評論員鄢烈山、笑蜀和郭光東的文集 iPhone版,并將這個閱讀應用框架拓展到 iPad 上,還聯合3G門戶共同推出了科幻小說《三體》的電子版。
第三類是社會化網絡傳播。從維護在各 SNS 上的官方賬號開始,在各個 SNS 平臺相繼推出開放平臺之后,基于 API 將 SNS 平臺與現有網站和移動終端產品整合,這個整合名為“Southern Weekly@SNS”。“Southern Weekly@SNS”獲得了世界報紙與新聞出版協(xié)會(WAN-IFRA)頒發(fā)的“亞洲數字媒體大獎”(Asian Digital Award)的最佳社會化媒體銀獎。
危機與發(fā)展共存
由于網絡的高速發(fā)展,平面媒體一直處于守勢。收入結構單一是傳統(tǒng)平面媒體的普遍現象,其中蘊藏巨大的經營性風險,轉型和開拓新利潤來源已成為必然。這就要求必須減少對廣告的依賴,不是不再重視廣告的地位,而是需要廣開源,探尋新的業(yè)務增長點。而最新的數據顯示,網媒廣告額首超紙媒。
對于新媒體對傳統(tǒng)媒體的沖擊,中國網絡電視臺總經理汪文斌做過詳細分析:
首先是受眾分流。2011年,中國網民日均上網時長160分鐘,同比增加了3分鐘;同時,電視的受眾日均收視時間是168分鐘,同比減少了3分鐘。
其次是傳播的革命。人人都是編輯、記者,這已經成為一種可能。在重大突發(fā)事件之中,微博使新聞傳播進入新的時代。
再就是廣告競爭。一份研究報告顯示,2011年,網絡廣告市場規(guī)模達到511.9億,同比增長57.3%,首次超過紙媒廣告。媒體廣告的規(guī)模是有限的,此消彼長,新媒體的興起,無疑將會影響到傳統(tǒng)媒體的廣告業(yè)務。
但影響不全是負面的,新媒體在對傳統(tǒng)媒體形成巨大沖擊的同時,也為傳統(tǒng)媒體的發(fā)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。全媒體的融合發(fā)展,已經成為傳統(tǒng)媒體戰(zhàn)略的轉型方向。對于電視而言,新媒體提供了豐富的媒體形態(tài)和多樣化的收看方式,通過點播、回看、下載使它有了更長的生命周期,新媒體的觀眾主要集中在18—35歲之間,觀看傳統(tǒng)電視的時間有所下降,但優(yōu)秀的電視節(jié)目依然是他們所關注的熱點。因此,新媒體可以為傳統(tǒng)電視拓展受眾群,尤其是年輕觀眾。
回歸媒體的本質
加拿大學者馬歇爾·麥克盧漢(M·Mecluhan)1964 年在他的專著《人的延伸:媒介通論》(另譯:《理解媒介——論人的延伸》)中,對傳播媒體的性質、特點、作用和分類提出了全新的觀點。其主要觀點為:1、媒介就是信息。2、媒體是人的延伸。3、媒體有“冷”、“熱”之分。
筆者認為,媒介即信息,媒體的本質一直都是內容,所謂媒體的新舊只是內容的傳播渠道或者方式的改變,但本質在于提供優(yōu)秀的內容。這才是媒體應該做的事。
本文出自:億恩科技【mszdt.com】 |